監察院外交及僑政委員會召集人江綺雯於106年12月26日監察院年度巡察行政院會議中,針對我國如何透過鏈結「南島文化」以推動「新南向政策」之策略及作為議題,提出詢問。
江綺雯委員首先指出,我國戰略位置優越,除經貿活動可有效汲取各國資源、聯絡全球市場外,人文版圖更居於「漢文化」及「大陸、島嶼與南島文化」之交界。有關「南向」政策,過去政府不分黨派,皆投入相當心力,成果值得肯定。如今,蔡英文總統所提出之「新南向政策」,強調「以人為本、雙向多元」,我國原住民族為南島文化及語族一員,保留許多該文化最古老的形式,是瞭解南島民族關鍵的鎖鑰,政府更應在既有經濟「硬實力」上,善用所擁有南島文化之「軟實力」,創造新的利基以達到雙贏。
據報載:蔡總統上任後為推動新南向政策,在總統府成立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因階段目標比預期更早完成,該辦公室自明年起解除任務編組。然而江綺雯委員發現「新南向政策」自推動以來,戰略目標多次游移,在全球與兩岸互動格局的定位不清,不利於我國宏觀的經貿發展。江綺雯委員特別指出,「新南向政策」上路後,從大趨勢觀之,新南向的指標國家來臺投資的力道不增反減:依據經濟部投審會資料顯示,105年吸引新南向國家中重要9國來臺投資的金額僅2億2,862萬美元,為近5年來最低,相較103年反而大幅衰退67.6%。當新南向區域內的國家多已將自身國家發展計畫,例如越南的「兩廊一圈」、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菲律賓的「雄心2040」、馬來西亞的「兩國雙園經濟轉型計畫」、汶萊「2035宏願」及泰國「大戰略動向」等,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戰略對接」借力使力、相向而行的整合關係時,再加上日本、韓國長期在該區域經營,我國究該如何盡快適應國際競爭的局勢並找到戰略利基。
「軟實力」部分,江綺雯委員表示,儘管蔡英文總統今年10月前往我國太平洋友邦進行國是訪問,「新南向政策」的實質內涵,仍以經貿的發展為重點,進而希望與新南向18個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為目標,從我國太平洋6個友邦未被以文化交流的「軟實力」角度納入可得驗證。江綺雯委員亦指出,做為南島語族文化最可能起源地的臺灣,持「以人為本」理念之「新南向政策」,在人才交流之政策方向及目標,卻僅針對僑民、新住民及其第二代等力量作論述,並未納入我國原住民族人才交流之思考,以「南島文化」作為鏈結的觸媒,深化學術、族群、文化、部落、人才、科技、環保、農業、醫療等項目之交流互動。
江綺雯委員強調,臺灣在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前,一直以「南島文化」為主體,然隨著大量漢人的陸續移入,島上的文化風貌逐漸由南島文化主體「量變到質變」為以漢文化為主體。而這期間數百年來的變化,臺灣原住民族除所遭受的不公不義,亟待「轉型正義」的平復。如果政府連原住民族都無法予以尊重,更遑論與諸多同屬南島文化新南向國家之人民進行經貿及文化交流,有違「以人為本」的理念。如何掌握並善用臺灣南島文化重要人文資產,實有賴政府後續政策持續檢討補強。
外交部李大維部長回應,以南島文化鏈結外交一直是政府推動的政策,除了江綺雯委員所提到蔡英文總統今年10月的訪問,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明年1月也將率團訪問我國友邦諾魯及吉里巴斯。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亦表示,蔡總統訪問3國用的禮品即是我國原住民族文創商品,至於與南島民族交流部分,原住民族委員會明年將辦理紐西蘭來臺尋親等活動。對於江綺雯委員的發言,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深表認同,並表示國人需加強對臺灣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族文化的認知與尊重,才能進而使我國成為世界南島文化研究的重鎮,該部將於108年中程計畫中提出相關計畫賡續推動辦理。
針對「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問題,經濟部沈榮津部長表示,賴清德院長上任後即召開「加速投資臺灣專案會議」,就投資環境的塑造、相關法規鬆綁、法令的解釋予以檢視及檢討。至於區域經濟整合、關稅減免,以及如何結合前瞻計畫發展綠能產業,該部將持續調整溝通,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