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針對我國0~5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政策 監察院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檢討改進

  • 日期:111-02-11

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OECD)2020年的研究指出,OECD國家中接受過1年或2年學前教育的學生,相對於未受過學前教育學生的閱讀表現,分別高出26分與45分,此結果顯示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亦有經濟學學者指出,兒童在沒有共讀陪伴的教養環境中,沒有機會學習較佳的溝通模式、求救機制,日後愈到挫折就愈習慣依賴物質解決焦慮,行為上也容易負向發展,此謂「教養惡性循環模式」,因此閱讀教育應向下扎根。世界先進各國,也多已積極推動嬰幼兒閱讀教育/親子共讀。
 
監察院林郁容委員及范巽綠委員收到國內推動親子共讀之民間團體陳情,且根據臺師大「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結果顯示,我國3歲幼兒家中之幼兒書籍數量以及家長每週陪伴共讀的次數等表現均較國外(澳洲)研究結果來得差,因此針對國內嬰幼兒閱讀相關政策現況及問題展開調查。經監察院教育文化委員會111年1月13日審查通過,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檢討改進。
 
調查報告指出,教育部「嬰幼兒閱讀起步走(Bookstart)計畫」已逾13年,藉補助製發嬰幼兒閱讀禮袋並結合圖書館活動執行,累計補助縣市經費達新臺幣3億3千萬餘元、發送圖書160萬餘冊,並透過各地方政府規劃提供新生兒家長「在醫療單位領取」、「在戶政單位領取」、「在圖書館領取」等3種途徑領取閱讀禮袋。
 
然而,教育部對於此計畫效益的評估方法與範圍,僅針對「透過公共圖書館領取禮袋的家長」以及「公共圖書館使用者/關係人」,對於「不上圖書館」、「無法去圖書館」的新生兒家長們,則未能掌握其閱讀禮袋使用情形與相關意見。監委表示,政府資源珍貴有限,既然教育部規劃將持續推動閱讀起步走計畫,則應積極掌握投入在「嬰幼兒閱讀起步走計畫」的資源究竟產生何效益,並應檢討改善相關措施。
 
調查報告亦指出,衛福部也將嬰幼兒閱讀活動納入施政;衛福部自106年起開始宣導「親子共讀」,作法上與教育部大相逕庭,主要是製作宣導影片與共讀技巧素材影片上網並發文轉知相關機關團體,另透過醫療院所評鑑機制促請兒科醫師、母嬰親善醫院、產後護理機構等業務人員向家長宣導親子共讀理念。
 
監委表示,由於免費7次健兒門診、預防接種等制度,學齡前嬰幼兒幾乎沒有不與醫療院所接觸的,醫界在嬰幼兒閱讀政策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實務上,部分地方政府已與醫療院所合作發贈教育部補助的閱讀禮袋,各地也有許多熱心與專業的醫事人員投入親子共讀示教與宣導,但是醫事人員推展親子共讀時「欠書、缺人力」,加上門診時間有限,亦有諸多困境。
 
監委直言,我國0~5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政策主要是教育部與衛福部兩軌,「教育部閱讀起步走計畫」有書(閱讀禮袋與公共圖書館資源)、「衛福部親子共讀政策」有人(醫事人員),但兩部政策欠缺整合。
 
另,監委認為,我國0~5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政策對少數、特殊或其他弱勢族群的照顧,明顯不足。具體而言,教育部閱讀起步走計畫,部分地方在執行閱讀禮袋發送時綁定「須為嬰幼兒申辦圖書借閱證」或「須完成特定之圖書館活動」等條件,恐加劇對弱勢家庭嬰幼兒的不公平,又教育部推薦書單及採購贈書,均為中文書籍,不利於原住民、新住民與視障或其他形式障礙嬰幼兒的閱讀權益保障,無依兒童更是自始未被納入計畫實施對象中。衛福部推動親子共讀的主要方式是製作影片教材,但都攝製中文影片上網,同樣未就不同族群區分不同推展策略。
 
監委指出,0~5歲嬰幼兒閱讀推廣政策要成功,提升家庭閱讀之整體社會氛圍是重要的工程,除了前述教育部與衛福部應強化跨部合作外,各自的部內機關單位合作也是重要的,教育部亦應將家庭教育、國民教育的資源納入,衛福部親子共讀也不能僅獨國健署一署之力來推動。此外,考量新住民、原住民還有其他少數、特殊與弱勢族群的照顧,機關合作面向也應擴大,諸如:內政部、原民會、客委會……等應進一步合作分工。
 
更重要的是,「父母」是嬰幼兒閱讀教育的關鍵人物,監委呼籲,在此項政策中政府應積極瞭解家長的需求與困難、強化家長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