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針對失聯移工與黑戶寶寶的困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允諾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並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澈底解決

  • 日期:111-12-23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23日指出,失聯移工和黑戶寶寶的問題將要求行政院羅秉成政委組成跨部會小組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一起面對,從人權的角度出發協助黑戶寶寶及其父母,可以比照打新冠疫苗模式,不必怕也不是只有遣返一途,是否有機會成為國民,更應積極的去面對。並允諾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就現有移工及黑戶寶寶目前已發生問題,以跨部會合作方式澈底解決。

衛福部薛瑞元部長表示,將責成社家署與接生黑戶寶寶的診所或NGO合作,列冊特殊專案輔導,不必擔心身分暴露的問題,可以獲得健保或托育服務。勞動部許銘春部長也表示,有關招募移工人數不得超過本國勞工總數的35%,不合理的部分將予以檢討,後續並與農委會合作討論農業缺工問題;另外關於懷孕、移工子女的相關權益,行政院內部已有跨部會的溝通協調平台,來持續合作解決。

農委會陳吉仲主委表示,完全認同委員的指教,如果沒有移工,農業缺工問題會更嚴重,目前已經全面調查並檢討季節性及常態性缺工問題,啟動農會及合作社宣導教育,避免移工逃跑。

監察委員王美玉23日巡察行政院時針對失聯移工與黑戶寶寶的困境提出報告,蘇貞昌院長和相關部會首長做以上回覆。

「我們4個人都是固定跟著一位老闆,他人很好,但已經70多歲了,根本沒辦法照顧這麼大片的果園,也沒有人要做,除了這裡之外,老闆還有2處果園,因為年紀大了,平時多透過電話跟我交代工作,很少上來。」「臺灣年輕人不願意做。」「山上的工作機會多,工作多到做不完。」「水果沒人摘,難道要放給它爛掉嗎?」「我敢說,在這裡,失聯移工比本地人還多。」

這是在山上接受監察院訪談的失聯移工與雇主所說。簡單的幾句話,卻道出了在傳統農業基層勞動力匱乏下,農家為求生存只能依賴失聯移工,成了農業補充人力的主要方式。而這批人力落腳在山裡、農村填補了龐大的缺口,也組成家庭、孕育下一代。

因此,監察委員王美玉代表內政及族群委員會發言時,期待行政院正視失聯移工已與我國農業(與各業)形成的共生關係,國家不僅需要重視他們在臺的困境,他們在我國所生育的孩子黑戶寶寶,也應該受到CRC(兒童權利公約)的保障。

王美玉委員指出,在臺的失聯移工人數已經超過7萬人,失聯移工成了我國農業的隱形勞動力,支撐起我國農業的一片天,但他們每天提心吊膽、過著不斷躲藏查緝的生活,也失去醫療保障,工作時摔斷腿、骨折,靠著同鄉湊錢就醫,生病因沒錢就醫而死亡等例子,時有所聞,還面臨到下一代黑戶寶寶的照顧、托育、醫療與社會性發展需求。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的統計,從96年至111年6月30日非本國籍新生兒通報1,269筆,其中不知去向有436筆,但還有未被通報的呢?王美玉委員以監察院在今(111)年4月間深入到訪的1處山區所見,保守估計就有50多名孩子,他/她們的媽媽或爸爸都是失聯移工,也是不在統計中的黑數,到底有多少黑戶寶寶跟著父母在工寮、果園、山區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這些黑戶寶寶因為父母的非法身分,出生之後,果園、工寮與父母等於就是他/她們生活的全部,欠缺托育、教育,也沒有機會與其他同齡的孩童互動、學習、遊戲。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黑戶寶寶的醫療人權問題,因為非法居留的身分、甚至不存在通報紀錄中,沒有健保卡,1次就醫的費用需要700元,接種疫苗也要自費,但遭遇重病或有身心障礙議題,有辦法得到醫療資源嗎?

王美玉委員再從失聯移工的困境,指出農業缺工問題的嚴重性與迫切性,面對農業基層勞動力變老又缺工的窘境,我國終於在108年正式開放申請農業移工,但根據她和王幼玲委員、鴻義章委員的調查發現,美濃地區的「親友團」非法打工,以及山區、果園、菜園的失聯移工與雇主相互依靠的工作關係,農委會、勞動部都很清楚,農委會卻沒有確實盤點與掌握農業的實際需求與人力缺口,無論是農業移工的總量名額與各業別的分配人數,在政策上路後邊做、邊看邊改,而移工核配比率也是不合理,以致不僅無法補充現階段農業轉型過渡期間所需要的人力支援,也讓農民「看得到、卻用不到」合法農業移工,只能繼續冒著極大風險僱用非法人力,來填補農村人力缺口的窘態與無奈。但農委會卻是這麼說:「用農會員工數來分配移工方式,目前各農會運作尚稱妥適」、「有農會不想做,但他的農民卻有缺工時,可由鄰近農會協助調度」,彷彿與農民生活在平行時空。

王美玉委員表示,從相關的數據也顯示,農業工作恐怕已成為移工來臺的跳板,不僅農業移工的失聯率是其他產業別移工中最高,更有七成在來臺後不到1年的時間發生失聯。但現階段開放引進的農業移工員額已經不多,受到疫情也還沒能全數引進到位,已經引進來臺的農業移工卻又有著極高失聯情況,農委會與勞動部建議要加強取締非法移工,真的能夠解決農業實務上仍有非法僱用需求的問題嗎?為什麼沒有看到被取締的雇主和移工抱頭痛哭的畫面?還有,雇主向移工說抱歉,「沒有照顧好你們」的辛酸與民怨。

王美玉委員最後提醒,農業工作極度辛苦,「我們要的雖然是勞動力,卻忽略來的是人」,除了解決農民的缺工需求以外,我們是否都準備好了,可以好好照顧這些離鄉背井來臺的農業移工?包括:與我國在語言和文化差異、工作與生活適應問題、薪資與工作條件等。以上種種,都可能迫使合法引進的農業移工,最後選擇回國、轉換工作,或是失聯;而失聯後,也許繼續支撐著臺灣農業,但卻要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連帶著孩子們也是。這是我們想要見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