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今(1)日在「向光而生—臺灣人權攝影特展」開幕記者會表示,這次展覽的三大主題,包括原住民族、性別平等及外籍移工。希望透過攝影鏡頭,回顧當時現場,讓大家可以深刻了解,我們的現在,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陳菊指出,〈世界人權宣言〉講到,人人有權享有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梘,不因種族、膚色、性別等有所不同。台灣過去曾經因為歧視、偏見及刻版印象,而發生許多衝突,但也觸發社會改革與進步的契機。
陳菊特別引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自由並不只是剪斷鐵鍊,而是活在尊重,同時爭取他人自由的道路上」,來詮釋這次人權攝影特展的意義。
她強調,期盼透過這些攝影作品,看見過去不同族群之間那 道無形的牆,無論是歧視、偏見或是不經意的刻板印象,進而一起思索,如何活在尊重且爭取他人自由的路上,共同面向光明,向光而生。
這次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的100幀攝影作品,精選自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資深影像工作者謝三泰、蔡明德、黃子明,以及中央通訊社的新聞照片。
謝三泰與蔡明德,因為都在居家隔離中,無法出席,黃子明代表致詞指出,他們都是在戒嚴時期,開始投入社會運動的攝影記錄工作者。
對於人生中,有幸參與記錄台灣人權的發展,黃子明表示,珍惜與感動,更抱以反省歷史的角度。他相信人權的追求,是永無止境,個人努力有其侷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特展至8月15日止,期間在8月6日、14日,安排人權講座,邀請攝影師黃子明、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張正、小紅帽創辦人林薇,分享他們見證與經歷的臺灣人權故事。
三大主題區首先是「從這裡開始」,關注原住民族從爭取權利運動,到近年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原住民族在各領域的優異表現等歷程。
其次是「卸下性別刻板印象」,聚焦在性別平等議題,呈現臺灣從女權的倡導,一路走向婚姻平權的各個階段。第三是「啟程・離鄉背井」,聚焦外籍移工投入臺灣3D(骯髒、辛苦、危險)產業,以及融入臺灣社會的多重困境。
今天同時也是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兩週年,陳菊表示,這兩年來關切多項人權議題;發表了5項人權公約的獨立評估意見;出席憲法法庭;與國內外人權團體,進行廣泛的人權交流與合作,對於臺灣人權業務的推動,也有實質的進展。
出席記者會並聽取導覽的貴賓,包括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以及紀惠容、趙永清、范巽綠等委員、監察院秘書長朱富美,此外還有美國、德國、澳洲、紐西蘭、以色列、加拿大等駐臺機關的貴賓。